“十四五”以来跨境收支规模持续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性持续增强(RUI财经) 来源:人民网 编辑:陈刚 2025-10-21 09:51:52 2024年外汇市场交易量将达到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7.4%; 2024年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外资净流入将超过74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坑稳度不断增强。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于促进经济内外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以来中国全球国际收支总体状况如何?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负责人日前介绍,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具体呈现三个特点:跨境贸易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经常项目顺差继续处于合理区间。2021年至2024年,国际收支基础上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规模将接近6万亿美元,比“十三五”年均规模增长约43%。这服务贸易年均进出口贸易额超过8600亿美元,比“十三五”年均规模增长26%。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协调发展,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共同推动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合理的范围内。跨境双向投融资日益活跃,资本项目跨境资本流动合理健康。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外资净流入将超过7400亿美元,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净流出也将快速增长。到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将突破11万亿美元,对外信贷能力将超过7.2万亿美元,较2020年底分别增长25%和10%;对外净资产3.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市场韧性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发展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更加灵活,发挥了调控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作用。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从2020年的17%提高到30%,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比重从16%提高到近30%。企业和其他实体面临的外汇风险显着降低。 “十四五”以来外汇资源高效配置,外汇市场功能更加完善并且市场深度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外汇市场有足够的能力开展各类交易,为外汇资源高效配置创造良好条件。从产品体系来看,我国外汇交易市场目前有地方、远期、兑换、期权等国际成熟外汇市场产品体系,银行柜台外汇市场上市币种达40余种,可以满足资金兑换和汇率兑换的多种需求。 “从参与主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703家银行和115家非银行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其中外资机构296家。交易范围覆盖主要币种,更好地满足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需求。”朱鹤新表示。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25年9月末,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三年一度的全球外汇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继续保持第五大交易人民币地位,人民币全球份额为8.5%,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 2022年,使该货币成为全球份额增幅最大的货币。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深度发展,促进外汇市场高度开放,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持续增加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提高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受益,人民受益,增加了受益感。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把惠企业、惠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宗旨,不断优化供给政策,持续促进包括外贸在内的经常项目舒适,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提升高层次舒适度,服务新开放格局。 2021年以来,优化升级优质企业便利化政策,按照产业发展原则、扩大行为规范,在上海等重点地区资金收支便利化方案中积极支持高水平便利化政策。截至2025年9月,上述业务便利化处理量约为全国4.7万亿美元。简化的许可和“一站式”服务让企业“有更少的旅行时间”。 2024年,进一步优化外汇业务管理,《外汇收支公司名录》办理方式由所在地外汇局审批调整为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可享受名录登记、开户、银行结算支付等一站式服务。数字赋能、电子化服务正在加速。我们将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推动和完善服务贸易项下对外支付纳税申报工作,让“数据多走,企业少走”。 “十四五”以来,服务贸易项下对外支付纳税申报网上核查已惠及超过12万家企业,涉及金额超过2万亿美元在业务量上。 “我们将继续统筹‘促舒适’和‘防风险’,助力稳外贸、提质量。”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负责人表示。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均衡发展,动态审核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实施情况,及时升级试点政策。我们甚至畅通政策传递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政策理念和内涵,增强公共政策意识,充分释放政策红利。